Wednesday, July 25, 2007

25

07.25 ‘07
下了課,沒向同學說再見的隱沒在門後,覺得其實也不需要看重自己的消失,這是心境的轉變現世報。
前往Bond St. 尋找Jeff Koon的充氣“雕塑“。
Doesn’t ring any bell的 Davies St.居然是之前每天上課的地方。名稱陌生,但街道的相對位置還是將腦子規劃成老村落。曾經去過一次的義大利小店、學校後頭帶著班上新義大利同學去買咖啡並學會“I like milk, alone“說法的咖啡店。
盎格魯薩克遜查理先生的味道和藍眼睛呼應小紫花襯衫的影像似乎就在身邊。
那著裝豪華的門房似乎是同一位老先生(還是老人都長一樣)。那時問路的我眼神閃爍天真爛漫,世界都是好人,理當都對我笑。

搭上曾經代表回家的灰色Jubilee Line 在Finchley Rd.下車。一樣的超市,可以領錢的HSBC小ATM都還在原位工作,只向我瞟了一眼。HABITAT倒是搬了家,留下拆掉字的招牌遺跡在大草莓上訕笑。這地方沒有我一樣活著。
循線往Camden Art Center找去,山窮水盡,風大得不穿風衣也有黑風衣的蕭瑟背影。不期然的遇見了轉角的柳暗花明。陰暗的天空下竟有義大利的開朗天真。花草扶疏的小心圍繞著古老蜿蜒的房子,裡頭的大片玻璃不衝突的點亮空間。兩個Galleries不拖泥帶水的展出兩組作品,當中的Resident Artist’s Studio神秘兮兮的在進行著,藝術家穿著沾滿顏料的工作服跑進跑出,要看她的作品等open studio那天吧。樓下咖啡廳“據說“有倫敦北部最好的咖啡,真是言重了,但附加價值包括與可愛的藝術老人+文藝氣息的裝扮年輕人+率性瀟灑的父母與未來不可限量的孩子分享空間與夏日戶外BBQ,大概讓馬尿咖啡喝起來也香吧。
回去前不忘熟門熟路的找回那間日本小商店買冷冷的飯盒。唐揚雞。這種店不論在哪個城市都是我的好朋友。只是呆的時間沒有長到把這裡的東西當作寶般的搜刮,也沒有那份熱情抓著東西往籃子裡放就為了跟不熟識的同學分享。又是個心境轉變的現世報。

搭上Hammersmith,有點陌生的窗外景象,熟悉的車廂內椅子方位,是小P回家的線吧。
在紐約沒特想看Of Montreal,到了這邊居然不願意放過,念著故人,就去買票。人就是賤。經過一間小小書店,想碰碰運氣找找看Miranda July的書(No One Belongs Here More Than You倒是跟她的電影名稱一樣囉唆),順便買個今天上課教到可以運用的Post-It note。 像Notting Hill裡的那間冷僻小書店,兩個有點緊張的店員,被我問有沒有Post-It的時候,像忽然被截斷路線的螞蟻,紛紛一個站起來一個走出來的繞圈圈,邊繞邊說“應該有這東西““文具啊∼““我來看看好像…“ 一個還在轉圈圈,一個找到了顯得很驚喜。這種接觸總會讓心莫名其妙的暖暖的。

回到房間心滿意足的吃著冷飯盒,窗外依舊是主要幹道,逼自己不以為意的吃著飯,幻想著晚上用餐時間一個亞洲女孩總是大開窗戶吃著奇怪的食物,可能會成一個景點。

No comments: